慢性牙齦炎?
- 時間:2015-10-21
- QQ咨詢
- |
- 醫師答疑
邊緣性齦炎又稱慢性齦緣炎、單純性齦炎,病損位于齦乳頭和游離齦,為常見的牙齦疾病。主要由局部刺激性因素所引起,如菌斑、牙石、食物嵌塞和不良修復體等。本病發病率極高,幾乎每個人在其生中都在不同程度和范圍內發生。
?臨床表現
.病損部位和范圍
邊緣性齦炎的病損般局限于游離齦和齦乳頭,嚴重時也可波及附著齦,通常以前牙區尤其下頜前牙區為顯著。
二.病損表現
1.牙齦色澤
正常牙齦呈粉紅色,患齦緣炎時游離齦和齦乳頭變為深紅或暗紅色,這是由于牙齦結締組織內血管充血、增生所致。
2.牙齦外形
患牙齦炎時,由于組織水腫,使齦緣變厚,不再緊貼牙面,齦乳頭變為圓鈍肥大,附著齦水腫時,點彩也可消失,表面光滑發亮。
3.質地
患牙齦炎時,由于結締組織水腫和膠原的破壞,牙齦可變得松軟脆弱,缺乏彈性。
4.齦溝深度
牙周組織健康時,齦溝深度一般不超過2mm,當牙齦有炎性腫脹或增生時,齦溝可加深達2mm以上,形成假性牙周袋。
5.探診出血
健康的牙齦在刷牙或探測齦溝時均不引起出血?;佳例l炎時輕觸即出血,探診也出血。探診后出血是診斷牙齦有沒有炎癥的重要依據。
6.齦溝液增多
牙齦有炎癥時,齦溝液滲出增多,有些患者還可有齦溝溢膿。因此,測量齦溝液量可作為判斷炎癥程度的指標。
邊緣性齦炎需要與牙周炎鑒別,主要的鑒別要點為是否牙周附著喪失和牙槽骨吸收。牙齦炎時齦溝可加深超過2mm,但結合上皮附著的位置仍位于釉牙骨質界處。而患牙周炎時,可形成真性牙周袋,袋底位于釉牙骨質界的根方。X線片(尤其合翼片)有助于判斷早期牙槽骨吸收。牙周炎早期可見牙槽嵴頂高度降低,硬板消失,而牙齦炎的骨高度正常。
7.自覺癥狀
邊緣性齦炎時,患者常因刷牙或咬硬物時出血,或者在咬過的食物上有血漬。但慢性齦緣炎般沒有自發性出血,這可與血液病及其他疾病引起的牙齦出血鑒別。有些患者偶而感到牙齦局部癢、脹等不適,并有口臭等。
三. 如何去除:
1.去除病因
由于邊緣性齦炎沒有深層牙周組織破壞,清除局部刺激因素,如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復體等能有效地治療邊緣性齦炎,建議定期實施牙齦潔治術有效清除菌斑等刺激因素。
2.藥物治療
如果炎癥較重,可配合局部藥物治療,常用1%~3%過氧化氫液沖洗齦溝,碘制劑溝內上藥,必要時可用抗菌類漱口劑含漱,如氯已定。
3.療效的維護
治療開始后,應及時教會患者控制菌斑的方法,應持之以恒保持口腔衛生,并定期(6-12個月)進行復查和潔治,才能鞏固療效,防止反復。
- 上一篇:牙齦炎的癥狀?
- 下一篇:牙周炎與牙齦炎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