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炎的癥狀?
- 時間:2015-10-21
- QQ咨詢
- |
- 醫師答疑
牙齦炎是指發生在牙齦組織的的急、慢性炎癥。牙齦(gingiva)是指覆蓋于牙槽突表面和牙頸部周圍的口腔粘膜上皮及其下方的結締組織。
牙菌斑是牙齦炎的始動因子,牙齦炎常見表現為牙齦出血,紅腫,脹痛,有可能向深層發展導致牙周炎。由細菌感染、外物刺激以及食物嵌塞等均可引起牙齦炎,一般常見的是以細菌感染為主。
患有牙齦炎,齒齦會紅腫,或有出血現象。若刷牙時發覺牙齒容易出血,或牙齒有觸痛情況,便需要看牙科醫生。
牙齦炎有各種類型,但常見的、發病率高的是慢性單純性齦炎,這種牙齦炎又稱為不潔性齦炎、邊緣性齦炎,通常所說的牙齦炎就是慢性單純性齦炎。
慢性單純性齦炎只侵犯牙齦組織,不侵犯其他牙周組織。這種齦炎是由于齦緣附近牙面上的菌斑引起的種慢性炎癥,病因明確,在兒童和青少年中較普遍,患病率在70%-90%左右,4-5歲以前通常不發生齦炎,大多數從5歲開始,隨著年齡的增長,其患病率和嚴重性也逐漸增加,到青春期達高峰,青春期過后,牙齦炎的患病率隨年齡的成長而緩慢下降,成年人牙齦炎患病率較低。
輕度的慢性單純性牙齦炎所侵犯的是游高齦和齦乳頭,嚴重者可侵犯附著齦、前牙區,尤以下頜前牙炎癥明顯。咬水果或刷牙時,牙齦出血。健康的牙齦即使用力刷牙,不會發生出血。正常的游離齦是很薄且緊貼牙面,牙齦有炎癥時,齦緣充血發紅、腫脹、松軟,齦緣變厚,牙間乳頭變為鈍圓,與牙面不緊貼,而且齦溝加深,嚴重者附著齦可因組織水腫,點彩消失,表面光亮,齦緣可有糜爛或肉芽增生,齦袋溢膿。齦炎進步發展,牙齦大量毛細血管增生擴張、高度充血,大量炎癥細胞和組織液滲出,導致牙齦肥大,可覆蓋部分牙冠,此時牙齦呈深紅或暗紅,探診極易出血。病程較長者,可導致牙齦纖維增殖,牙齦增生突起,此時牙齦顏色輕度發紅或接近正常,質地較硬,出血較少。
自我診斷
自我診斷牙齦炎的簡單方法是觀察牙齦的色澤、質地以及有沒有出血表現;正常牙齦呈粉紅色,質地柔韌致密,表面存在點狀色彩。如果牙齦呈暗紅色,質地柔軟腫脹,表面色彩消失,進食、刷牙、觸碰時容易出血,此時即可作出牙齦炎的診斷。除上述體征外,部份患者存在牙齦發癢、發脹及口臭的自覺癥狀。
醫療診斷
牙腳部份會有牙菌膜淤積,稍后齒齦和牙齒會出現逐漸分開。